無私的親情觸動了我的心靈

無私的親情,觸動了我的心靈
親情是世界上最偉大,最博愛,最無私的情感。 在不久前的一次高考,有一名學生因為晚到了一會兒而被關在了校門外,按照規定,被取消了高考資格,學生的母親一邊哭,一邊向門衛下跪,哀求門衛放自己的兒子進入校園考試。
這就是母愛的偉大,為了自己的兒子,愿意付出一切,這就是親情的無私,為了自己的兒子,愿意犧牲自己的一切。 曾經我在網上看到過一篇關于一位老人收養一個孩子的報道,就在養了二十幾天后,老人因為一次意外而去世了,那個孩子想給老人立一個碑,卻沒有足夠的錢,他就去一家餐館當洗碗工,那是冬天,外面下著小雪,那個孩子拿著不斷送來的鍋碗瓢盆一遍又一遍的做著同樣的事,先把布放到不斷被雪融入的冰水里,再用手去洗干凈布,然后拿出濕的布在鍋碗瓢盆上擦洗,沒過一會兒他的手變得蒼白,手背上出現了裂痕,失去了知覺,可是他卻從未停下過,因為他有一個信念:給老人一個墓碑。就這樣洗了一個月,終于攢夠了錢給老人在一個背靠山水的地方,風風光光的葬了,給老人立了一個墓碑…。。。
當別人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時,他是這樣回答的:“他是我的爺爺”。 讀到這里,我的心靈被觸動了,這就是親情的無私與偉大,不管感情的深淺,時間的長短,都會愿意為自己的親人付出一切。 就在不久前的一個下午,當時我的心情不知道為什么有點不好,而我的奶奶正好在我的身邊跟我講話,在她還沒有說完之前,我沖她說了一句煩,雖然我知道我不應該說這句話,雖然父親經常教育我不能向長輩發火,可是我這張不爭氣的嘴卻像無法控制一樣的說了這個字,即使在我剛說完就意識到了我錯了,可是暴躁的我無法說出sorry,只好目送奶奶一步一步慢慢的走上樓去。
星期一到了,我和其他同學一樣,不愿的起了床,刷牙洗臉,做著去學校的準備,我像以往一樣,拿著我的書包下了樓,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:餐桌上整齊的擺放著我的早飯,兩根油條與一杯豆漿,“這一定是奶奶買的。”我自言自語地說著,“奶奶去哪了呢?”,我開始尋找奶奶的蹤影,可是卻沒有看見那熟悉的面孔,我明白了,奶奶肯定是怕讓我看見后會不吃早飯,所以躲了起來,我只好一個人坐在餐桌前,吃著我的早飯——豆漿與油條,只不過,里面夾雜了我悔恨的淚水,因為身邊沒坐了我的奶奶……。 夾雜著淚水的早飯,觸動了我的心靈,這就是親情的無私,不管你做過什么,家中永遠會有親情,這是不會改變的,因為它是無私的親情,可以觸動我的心靈。
親情觸動了我的心靈
許多時候,我們總愛追尋那些已失去了的,而忽略了眼前應該珍惜的,比如友情、愛情、親情……——題記
“砰——”重重的摔門聲好像石塊狠狠撞擊在我的心頭。轉首凝望著書桌上那個泛著金屬特有光澤的沙漏,藍色的沙如同我此刻的心情——陰郁而不停地墜落。
哥是昨晚回來的,早上又與我莫名其妙地吵了一架,我已經不記得交鋒的原因,只有哥冰冷的眼神,像一把冒著寒氣的利刃,不偏不倚地扎在我的心尖。
沙漏在我眼中漸漸幻化為他嘴角囂張的冷笑,我沖上前,抓起它,使勁砸在地面。
“嘩啦啦——”古銅色的框架完好無損,可玻璃碎了,藍色的細沙灑了一地,碎光在玻璃上,映射出我決然的臉。
沙漏是我央求哥買的。其實我不在乎哥會送我什么精美的禮物,我只希望他記得我的生日,可是……我心底一片陰霾,像失去了顏色的天空,烏云覆蓋。
你是我的親哥哥,為什么從來不曾在意過我?我憤怒失望地揮掉書桌上的一切。一本褐色的備忘錄從書中掉落下來
我覺得世界仿佛在這一刻靜止,視線漸漸模糊,風刮得眼睛越來越酸澀,心狠狠顫了一下,“啪嗒,啪嗒”溫熱的液體打在紙上,泛出一層又一層褶皺。
能夠觸動我們心靈的力量,不是榮耀,不是溺愛,甚至不是自己的生命,而是在血管里流動的,一次次漫過心底的愛,我們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,一樣可以用愛得到全世界。
當你懊惱來不及抓住逝去的流水,請別忘了珍惜這最無私最永恒的愛。
親情,觸動了我的心靈
“撲通”,像是有人落入了水中,是誰這么不小心落入了水中,任誰在這隆冬三月落入水中都不會覺得舒服。這個人不是別人,正是我的爺爺。 那天我覺得有些無聊,便玩興大發,想要逗逗我那年老的爺爺奶奶。 我就躲到了雜物間的麻繩堆的后面。雖然麻繩堆并不高,但雜物間光線不好,加之當時我還在讀幼兒園,身體嬌小,所以不易被人發現。 我便聽見奶奶用洪亮的聲音在叫我,我不僅沒有出去,反而向里靠了一靠,躲得更加隱秘了。
我透過麻繩間的縫隙向外張望,看見爺爺奶奶神態慌張地在外面四處尋找我,我就覺得很高興,想把游戲玩到底。于是任他們怎樣叫我,我都不聞不睬。當看到我爺爺向雜物間的門口走來,我就感到很緊張,但我爺爺并沒有進來找我,加上我隱蔽得很好,所以我爺爺并沒有發現我。爺爺便只好無功而返,去其他地方找他這調皮的小孫子。 不知何時,院門口漸漸發出嘈雜的聲音,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我就走到院門口看看出了什么事。出了院子,我看見許多人圍在河邊向河中張望,完全沒有注意到我的出現,我順著他們的目光看向河中,卻發現爺爺在河中摸索著什么,我知道剛才的落水聲是爺爺發出的。我有一些不明所以地向一個鄰居問道:“我爺爺在河中干什么呀?”
鄰居剛想回答我的問題,但卻突然發現是我,便一臉驚喜地向河中的爺爺和岸邊緊張的奶奶喊道:“你孫子在這兒呢!”眾人一聽便向我望來,令我不禁想到爺爺跳進河里不會與我有關吧。事實證明確實與我有關。 當父母知道這件事以后,就數落我的不是,因為情緒過于激動,以至于他們都伸手想要打我,作為懲罰。但爺爺十分溺愛我,便阻止了父母的舉動,不然我身上肯定會多出幾個紅印子。 最初做出這個決定時,并沒有想到爺爺竟然會為了我跳到河里,那時河里冰還沒有化完。促使爺爺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的親情,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。
你的無私觸動了我的心靈
夜,還未過半,零星小雨從空中飄落,在坪中的小水洼里依稀點出幾絲漣漪。只一會兒,雨就大了起來,傾盆而下,到底是快入夏了。今年春上新抽出的椿芽措手不及,被瓢潑似的雨勢打得左右攲斜……
將近天明,窗外雨聲又作了,吵得我輾轉反側,無法安睡。終于熬到早晨,我一骨碌爬起來,奔至窗前,嫩葉被如注的雨水不斷地擊打著,它們無力地掙扎幾下,然后猶如一只無頭大鳥般垂直落下,一片又一片。
雨停了,我趕忙來到屋外。地上四處是昨夜折落的椿芽,它們安安靜靜地躺著,鐵銹紅和明綠色相間,全然不見一絲頹色。經過一晚的沖刷,在晨曦的照耀下,嫩芽亮得直逼眼。我蹲下身去,拾起一顆椿芽,細數著葉面上精致的紋理,一如細數這老椿樹的十幾度春秋:春天,它扮演配角,映襯籬笆旁雛菊的嬌艷;夏日,它枝繁葉茂,為人們遮蔽陽光;秋天,它漸漸變黃,在寂寥的秋風里展現別樣的美麗;冬日,它萎落了,只剩下紫灰色的樹枝在寒風中清冷而蒼勁,留得滿地落葉“化作春泥更護花”。
“乖孫,快把香椿葉撿起來,咱們中午就吃香椿煎蛋,我正愁樹高摘不到咧!”奶奶站在屋門口沖著我喊道。我緩緩起身,仰頭望著無垠的天青色。是啊,和天空相比,它顯得多么微不足道,它在枝頭無私地奉獻著,又在必然和偶然里悄然退場,可它從不抱怨,只是年復一年地守著自己的位置,發光發熱。這不正如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工作的人嗎?也許是常年風里雨里送快遞的小哥,也許是風風火火進出寫字樓的職員,也許是像我們這樣在書山里不斷攀登的學子……時代陀螺高速運轉,但每一個個體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向上生長,遙相守望,直至生命的終結。
無私的椿芽,謝謝你!是你,讓一些期許在少年心中誕生,讓一些堅定從平淡日子里升起……
觸動了的心靈
芊芊蘆葦,觸動了文人的心靈;巍巍"神舟",觸動了國人的心靈;眷眷親情,觸動了游子的心靈;青青芳草,觸動了我的心靈.
當溫和的春姑娘來到大地,鮮花盛開,柳樹發芽了,像春天的音符,小燕子飛了回來,這時你會被美麗的景色給吸引,那你會不會發現那弱小的小草呢?小草它弱小的身軀隨風飄動,一身碧綠的身軀,小草它并不高貴只要有泥就能生存下來.它不和白花們爭艷,不與柳樹們爭吵,只是默默的幫助百花,植物們,讓它們美麗,小草卻默默的站在一旁,讓別人認為是春天的功勞,小草卻不出半句話.小草不僅這樣罷了,它還有頑強的生命。如果一把火燒了它,過了幾個月它又長了出來,難怪古人寫“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有生”這樣贊揚小草。
我愛小草,那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,頑強拼搏的精神;我愛小草,那紅花還須綠葉扶,默默無聞的品質.
陽春,萬物復蘇。在春雨的滋潤下,當小草頑強地從化凍的土殼里、石頭縫間好奇地探出頭來,隨風搖曳,舒展筋骨,調和著自然界的顏色,為人們送來春的氣息的時候,踏青的人們卻好像無視小草的存在,從它們身邊匆匆走過,去觀賞嬌艷的鮮花。
盛夏,烈日炎炎。小草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,當它們給大地穿上了墨綠色的新衣,充當“空氣過濾器”,使空氣變得清新濕潤的時候,酷熱難耐的人們卻從小草身上跑過,無視它們的呻吟,紛紛去樹陰下乘涼,還把瓜皮紙屑隨地亂扔,弄臟它們的身體。
金秋,天高氣爽。當小草得到充分的生長,終于感到疲倦,因氣候變冷,容顏日顯枯黃,漸漸地被落葉所覆蓋,仍然盡量延續著自己生命的時候,人們把枯黃的小草連同落葉收集起來,堆在了莊稼地里。小草充當了肥料,為人類盡最后的一點力量。
嚴冬,寒風刺骨。當小草暫時地隱退地下,保存根系的再生力,準備來年再圖發展的時候。雪姑娘來為它們做伴了。它們被蓋上了厚厚的一層雪被,度過漫長的嚴冬,人們雖然暫時遺忘了小草,但它們卻蘊育著新的生命。這段時間,對小草來說,需要的只是等待,等待……
寫到這時,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歌———“沒有花香,沒有樹高,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。從不寂寞,從不煩惱,你看我的朋友遍及天涯海角……”小草,你們就是這樣質樸無華,無怨無悔,既不求贊賞,也不畏懼蔑視。我們也要像你們一樣,默默無聞,志存高遠,只求奉獻,不求索取,做一個對社會、對人民有用的人。
外公,觸動了我的心靈
外公,觸動了我心靈的人
只能在深秋,只能在深秋的一個夜晚,只能在深秋的刮著寒風的一個夜晚,我才能坐在窗前,看窗外被風刮得紛飛的落葉,去懷念那個離我遠去的親人。
他,就是我的外公,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。記得我最后一次見到他,是過年的時候,我們一家,姨媽一家,小姨一家和外婆一起去看他。他那矮小的房屋,跟我家的客廳一般大;還有那個廚房,不但狹小,還發出股股怪味。我很奇怪,姨媽她們也不是沒錢,為什么不像給外婆買房子一樣給外公買房子呢?外公對于我們的到來,感到欣喜若狂,忙來招呼我們;而姨媽呢,一副不屑的樣子。我聽表姐說,姨媽對外公很反感,有幾次外公打電話來,她都掛斷了。這時,外公匆匆地從房子里捧出一臺電子琴,原來是外公還花錢買了一臺電子琴,執意要送給表姐,姨媽不僅否決了,還說外公浪費錢,我清楚地看見外公的眼里充滿了失落。我很同情外公,姨媽是他的女兒,她怎么能這樣對外公呢?如果她老了以后表姐這樣對她,她會怎么想?過了一會兒,姨媽就吵著要走了,外公愣了一下,好久才說出一句話:“剛來,又要走了。”走的時候,我在車窗看見外公依依不舍地站在門前,我心里突然涌現出一種奇怪的感覺,車開起來了,我趕快多看外公幾眼,好像怕再也見不到他似的。車越開越遠,我看著外公的身影漸漸遠去,只好回過頭來。
在那一年的3月,外公因車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。在細雨飄飄的清明節,我們又一起去拜祭外公。在外公的墳前,平時對外公不冷不熱的姨媽,媽媽和小姨,都哭得很傷心,令我大惑不解的是:既然那么不舍得外公,那之前為什么要這樣對外公呢?難道真的要等失去了,才知道后悔嗎?
看著被寒風吹得紛飛的落葉,我又想起了外公,那個像深秋里一股寒風一樣的人。